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第11屆 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
舉辦時間:2019年11月23日(六)-2018年11月24日(日)
地點: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 第一演講廳
2019年宣傳影片
2019第11屆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序言
文:張東曜醫師
今年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有兩個主軸,其一是『超越』,其二是『整合』。
胎兒醫學做為周產期醫學的第一線,首要任務是孕母和胎兒的風險管理。台兒以胎兒超音波見長,搭配合作實驗室良好的品質管理,並堅持採用符合世界潮流最佳的篩檢流程,讓台兒同仁得以精準管理孕母和胎兒的風險,深受同業和孕媽的肯定。
主題之一是『超越』。今年要挑戰長久以來胎兒心臟超音波的盲區。這些年來,胎兒心臟超音波的進步,可以用飛躍來形容。記得也不過3年前,我和施景中醫師才在超音波醫學2016年7月的第三次學術研究會,一位講全肺靜脈回流異常,一位講主動脈弓狹窄,試著去解這兩個長久以來胎兒心臟超音波篩檢流程中阿其里斯腱。但這三年來,對我來說,這兩個題目好像也不再那麼有挑戰性了。因此,今年我們試著要跳出胎兒心臟結構的篩檢,直接單挑胎兒心臟功能的評估。
主題之二是『整合』。胎兒醫學迷人之處,其一在跨科別和跨領域的合作。有了『精準』的產前診斷,我們就能更有信心地和產後各相關科別進行跨科別的合作,直接把治療計劃拉到產前來做,讓產前和產後無縫接軌,也讓諸多和台兒合作的產科醫師,更能安心地把心力放在孕媽的身上。也因為跨科別的合作,孕媽和胎兒都能得到最專業的照顧。因此,我們要報告台兒和各科專家合作的胎兒影像學團隊、胎兒心臟病團隊、胎兒唇顎裂團隊、和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團隊的工作成果。
『整合』的另一個重點,在第一孕期各項篩檢的整合。由於胎兒超音波篩檢在知識上和技術上不斷地進步,使我們更有能力在第一孕期時即發現各種胎兒結構、胎盤、或子宮頸的異常,比如妊娠14週時,甚至可能提前到10週之前。整整比多數同業和孕媽所熟知的22週胎兒超音波結構篩檢提早了兩個月,甚至更多。因此,有效率地整合第一孕期的各種篩檢,並選用最好的數學模型,才能讓孕媽得到最有效率的照顧。台兒會藉這個機會分享我們的經驗,並提出我們的見解。
另外,我要特別介紹2019年初召集幾位同道成立的『台灣胎兒醫學振興會』。我希望從教育訓練著手,把胎兒醫學的制度進一步地落實,讓胎兒醫學成為廣被承認的婦產科次專科,也希望還有餘力可以整理和發表本土和胎兒醫學相關的數據,讓孕程風險的管理更為確實。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三總婦產部部長張正昌醫師和產科主任林啟康醫師,共同促成了這一次的合作,也一起邀請到了三位國際知名的小兒心臟科醫師(美國的Mark Sklansky醫師、日本的川瀧元良醫師、日本的金基成醫師)來台講學,為此次的活動增添光彩。
今年(2019)11月23-24日,請來三總和我們一起『超越』、一起『整合』。
課程資訊
活動照片紀錄
2019年紀念影片
文/張東曜醫師
今年的台兒胎兒醫學工作坊以『超越』和『整合』兩個主題圓滿落幕。謹代表台兒感謝各方的參與和配合,也特別向辛勤準備精采講演的同道及殫精竭慮、力求完美的所有後勤行政同仁致意。
今年的工作坊是台兒第二次和三總婦產部合作。會議一開始,即由三總張正昌部長開場,並由三總林啟康醫師、劉俐君醫師報告三總人工智慧在胎兒心跳監視應用的經驗。再由我回顧台兒過去一年來的大事。隨後由羅雅倫護理師代表王淑美醫師(小兒科)做台兒周產期資源中心和台兒多學科會議的年度報告。之後由台兒周昱青醫師和北榮李函叡醫師回顧這一年來台灣胎兒影像學工作小組的經典病例。緊接著由黃博彥醫師發表台灣髖關節發育不良篩檢與品管系統的年度報告,黃博彥醫師自加入台兒之初,從未預期台兒有今天的發展,一番感性發言,銘感肺腑。
第一天第二節課的主題是Moving Towards the First Trimester Screening,由台兒各級放射師輪流擔綱,由國際婦產科醫學會(ISUOG)第一孕期篩檢的guideline講起,到各器官系統第一孕期篩檢的重點、技巧、和精彩病例。
午餐後,第一天下午第一節課的主題是CHD Case Series, before and beyond the Second Trimester,由台兒池宛玲醫師(小兒心臟科)帶領台兒胎兒心臟組的放射師報告這些年來精彩的多種病例序列。
日本川瀧元良醫師整整兩天都待在會場,第二天好奇問我為什麼台兒的圖可以做的這麼清楚?我笑笑答都是時間和嚴格要求磨出來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事實上,每年的工作坊都是半年前就開始模擬和演練,每個人都要在晨會時至少模擬三次,並由主治醫師指導,字斟句酌,才能定稿。更不用提每日常規的品管考核,務求把每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
第一天下午第二節課的主題是台兒唇顎裂小組的年度報告,首先由楊子逸醫師和王儒萱護理師分享台兒胎兒唇顎裂聯合門診的經驗和數據,數據明白顯示聯合門診有助於孕媽選擇繼續妊娠。接下來由埔基李文車醫師報告產前顏面畸型的超音波診斷,李文車醫師鑽研有成,是台兒的良師益友。緊接著由陳國鼎醫師(北醫整形外科)以唇顎裂之走出天龍國為題娓娓道出他率先前往台中中山附醫和花蓮門諾開診,加強病人術後追蹤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一心為傳承,和台兒的企業文化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第一天下午第三節課的是主題是First Trimester Screening in the Era of NIPT,由我報告Contingent First Trimester Screening的實務,再由台兒陳彥妮醫師報告8至14週超音波篩檢的新知。
工作坊的第二天,則以胎兒心臟超音波為主軸。首先由台兒池宛玲醫師為大家簡介胎兒心臟功能評估可用的方法,之後分別由台兒温姿敏放射師和中榮曾振志醫師概述台兒和中榮於胎兒心臟功能評估的經驗。接著由川瀧元良醫師再次介紹胎兒心電圖研發的進展。隨後由台大邱舜南醫師報告新先兒心電圖篩檢的實務和轉介的系統,再由台兒池宛玲醫師報告台灣先天性⼼律不整⼯作⼩組的年度報告。緊接著,由UCLA的Mark Sklansky醫師講演胎兒心律不整和分享產前診斷疑Long QT症候群的經驗。
第二天上午的第二節課仍是胎兒心臟功能,首先由川瀧元良醫師講演利用都卜勒血流波型評估胎兒心臟功能,再由金基城醫師說明M-mode和都卜勒的應用。
午休後,由Mark Sklansky醫師講演胎兒心臟篩檢的原則及最新speckle tracking在胎兒心臟的應用。隨後由川瀧醫師Live demo胎兒STIC的操作,Mark Sklansky醫師Live demo胎兒speckle tracking的操作,台兒吳佩臻醫師、池宛玲醫師、李怡盈放射師、温姿敏放射師Live demo第一孕期及第二孕期的胎兒心臟超音波常規篩檢實務。
最後一節課則是台兒胎兒心臟病小組的年度報告。首先由馬偕陳銘仁醫師報告台兒和馬偕合作的胎兒心臟病多學科會議的任務和特色,此一工作小組最近才得到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証通過。接著由台兒董于瑄護理師報告個案管理與家族⽀援的成果,三總林致源醫師(小兒心臟外科)報告早產兒PDA的治療,和馬偕徐綱宏醫師(小兒心臟外科)報告相關的治療與預後。最後,則由我報告未來展望作為結尾。
每次工作坊結束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但也深覺責任重大,因為,整個團隊也因此更上一層樓。加油吧,台兒。
2019.11
文/王儒萱 個管師
台兒診所唇顎裂聯合門診已成立將近兩年,此門診醫師團隊為婦產科醫師、放射師、整形外科醫師、個案管理師、個案及家屬,以當天的超音波影像來共同討論病情,安排產前諮詢並擬定個別化的治療計畫書,藉由產前諮詢讓準父母更了解寶寶出生後可能面臨的問題。
今年度胎兒唇顎裂門診共診斷26個個案,其中23位孕婦選擇繼續妊娠,3位決定終止妊娠。當胎兒被診斷有唇顎裂時,準父母往往無法接受寶寶有顏面部的缺陷,擔心孩子外觀的缺陷,會導致日後有心理、或社會上的問題,進而想終止妊娠。其實藉由產前會診,可以清楚確定胎兒的唇顎裂程度,了解胎兒出生後所面臨的手術以及相關科別的會診。產前會診不僅能降低父母親心中的恐懼,也能讓他們在了解疾病後,做出理性的決定。
這兩年來,看著懷有唇顎裂胎兒的準媽媽,從擔心、害怕、到勇敢面對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並告訴我說「我的寶寶出生了,好開心他選擇了我跟先生,好開心他來當我們的寶貝」,看著父母們總是用滿滿的愛來照顧孩子,陪伴他們治療、一同成長,真的十分令人感動 !每當唇顎裂的孩子回到台兒,看到孩子唇鼻修復手術後的治療成果、孩子們臉上的笑容,是台兒繼續努力的動力,希望台兒唇顎裂門診可給予家庭更多的支持,以減少準父母們的不安。